曾经难以理解脑白金为什么能走红的年轻人,终于在办公室轻轻撕开装着小熊形状叶黄素软糖的包装,只是因为他们听说这个小东西可以缓解视疲劳。
如今,吸引年轻人的保健产品功能之繁复令“打工人”措手不及。除去常见的钙铁锌硒等维生素补充剂以外,抗衰老、改善睡眠、减脂增肌等产品也层出不穷。
熬最深的夜,吃最贵的护肝片”已经成为90后、95后的常态。他们对待保健品的态度,差不多可以用“虔诚”来形容,像极了老一辈们喝椰岛鹿龟酒或者太太口服液的样子。
不过,和父辈们有所不同的是,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90后对健康的关注不仅限于自身。
前不久,CBNData发布的《2020年度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方式洞察》报告显示,90后消费者已成为家中的健康养生大使,他们把身体健康当作一项事业来投资。
另据天猫双11的数据显示,双11期间猫医药95后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02%,95后平均每人购买健康类商品比去年多花了18元,而刚刚踏入20岁大门的00后平均每人在健康商品上的消费比去年多出10元。
果然,“健康投资”也得从娃娃抓起。
01.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
事实上,在保健品消费领域,对消费者的沟通和教育曾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早期,保健品大多是以片剂形式出现,中国人在潜意识里认为片剂就等同于药。有病吃药,没病为什么要吃药?所以,一大批自认为健康的人很难接受这种片剂类保健品。
天猫医药平台保健行业负责人韩涛(花名:万寿)告诉零售君,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一开始中国并没有这个行业,只有药品和食品两个类别,但药品批准时间较长,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保健食品又不是食品,基于亚健康人群的增加,保健品才应运而生。
2003年4月16日之前,保健品由国家卫生部管理,保健食品正式销售需取得“卫食健字”的许可(业界称为“蓝帽子”)。
此后,保健品的行政管理划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简称CFDA)进行管理,这一期间,保健品身上的“卫食健字”也变成了“国食健字”。
当然,这里所说的保健品是指严格意义上的保健品。但实际上目前行业里所说的保健品是广义上的,除了“蓝帽子”类产品外,还包括“普通膳食类营养食品”和“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”。在天猫,相关的类目也是按此进行划分的。
2020年11月,食药监局又向公众就“蓝帽子”食品功效发出意见征询函,意在进一步规范化管理这类保健品从工艺、配方、功效到宣传等各方面细节。
可以说,中国保健品行业这些年的发展,一方面有赖于国外直销品牌对中国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的早期教育,另一方面,也与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的调整和推动分不开。
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,同比增长18.4%,过去3年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,复合增长率约为17.5%。
预计未来五年,受益于消费升级、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意识的提升,整个行业有望保持15%的较快增速,到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到2510亿元。